English

处世技巧类图书导向何在

1999-04-07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一枚清朝圆圆的铜钱,中间透着棱角分明的小方孔。当许多性格有棱有角的人开始体味人生的艰辛,深感生活总是以闹剧的面孔展现在面前时,他们总是慨叹着应该换种方式来改变处境。正是瞄准了人们求“圆”求“变”的心理渴求,书市上屡屡出现《厚黑学》、《可方可圆》、《成方成圆》、《人性的改变》等诸如此类让人“终生受益”的书,而且发行往往是一版再版。这不,我的手头就有一本“全国最畅销的人文书之一”——《方与圆》。

方,就是做人具备的基本品质。圆,就是处世老练、圆通、善用技巧。方是为人之本,圆是处世之道。这一方一圆就要求你在做任何事之前,必须通体将前因后果仔细“琢磨”一番。如若是对待工作负责如此,倒也无可厚非,奇就奇在这些“琢磨”几乎都是在揣摩着与个人利益切身相关的人,揣摩着种种技巧采用后出现的效果,以及如何选择手段来“投人所好”。耍点小技巧处理人际关系,未免不可,但一旦将圆变得几近于谄媚,就酸味十足了。印象最深的是作者有一套“媚”领导的绝招。如作者在告诉你如何取得领导的欢欣时,就举出一位20多岁被选拔为处级干部的同事来,说他是连单位主办大合唱都积极参加,为的是“充分表现自己能力”。作者还说开会时与领导坐得近,其心理距离及感情亲密程度一下子就自然亲近了不少。暂且不去谈论其有无吹拍领导的动机,听听这些让人感到心里底气不足而又表现得一本正经的话就够难受的。“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人立身社会是活给谁看的?我想至少不应仅仅是活给领导看的,否则其“等待提拔”也未免可爱得让人觉得可笑。

书中关于取得领导欢欣的“绝招”也真有不少。如“要在领导面前反击打小报告的人,最好先赞扬一下对方,别人骂你,你还赞扬他,领导会认为你豁达大度,从而对你建立信任感。”看吧,暂且不用“以眼还眼,以牙还牙”这一过招硬功夫对待小人,或是干脆不屑与小人明斗,倒是“温良恭俭让”这般美好的品德,仍是为了做给领导看的,等待着领导赞扬。人格的尊严到哪去了?

作者最初的职业是一名普通中学的物理教师,后又多次改行办过公司,从事过公关培训。说起调至深圳不费一烟一酒仍是靠着揣摩校长心理的技巧时,作者无不洋溢着自得之情。“打听校长家的地址,并且在办公室主任的聊天中,了解校长不仅是教中文的,而且对《红楼梦》特别感兴趣……敲开门后,校长一见我这副模样,就知道是内地来求职的……”(150-151页),仅仅只几个小时与校长有关小说《红楼梦》讨论,就充分赢得了“校长的好感”。这类“空手套白狼”的好事又让他撞上了,看来这校长一是够廉洁,二是遇上了文学知己,再么就是头脑容易发热,让作者又走了一条“求职捷径”。想想,录用一个人虽说不是什么特大事,但几个小时的谈话也就发现了“千里马”,不是难得的“伯乐”么?

领导同样是人,领导的一举手一投足难道就真的这么重要?是行政领导也好,是业务领导也好,任何人在工作中都少不了与他们打交道,对他们的指导持尊敬态度,也是理所当然。但某些人对领导心思的“琢磨”可以说是炉火纯青,恨不得竭尽阿谀奉承之能事,却又要表现出无丝毫痕迹。古人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是程朱理学了。时代进步到今天,人生活在社会上,成了社会的人。免不了与各色人打交道。“不管春夏与秋冬,躲进小楼成一统”的“冬烘”先生。在今天是没有市场的。我们强调人活得更豁达一点,活得更洒脱一点,张扬人性的光芒,充分展示真实的自我。“无为而为”这一道家生活处世主张,功利色彩淡,但让人看到了生活的恬静。交际时的“绝招”用那么一回两回,或许能见效有点实用,但至于号召人人都戴着假面具去左右逢源,尤其是在领导面前溜须拍马,变着花招阿谀人,这“人生的处世艺术”就十分乏味了。“捧领导、哄领导”的日益盛行,不能不说是这种思想指导下的流弊。

我想,人活在世上,能活出点真骨气来,方方正正,不失为一条真道路。还有,人的一生就这么短暂,活着每天能干多少事,一生能干多少事。弄清了这些问题,我们活得就很坦然,就不需要没事找事忙着去“琢磨”他人尤其是领导的潜在心思了,瞎折腾脑细胞,况且,人心亦是难测的。是么?(武昌水果湖中学辛世民)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